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房地产>>城市>>

老旧小区“各显神通” 破解停车“疑难杂症”

  老旧小区停车乱、停车难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影响着小区的正常秩序。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通过精细管理,运用智慧停车技术,挖掘空间潜力、整合周边资源,破解了停车难题。

  □ 杨若男

  

  广东省深圳市羊台新村机械立体车库施工图

  破解停车难题

  •方法1:盘活边角地、新建立体停车库,挖掘空间潜力

  优化小区布局,整合零碎空间,重新规划车位;新建立体停车库,向“上”要空间,“挤”出停车位。不少老旧小区通过挖掘空间潜力,不断减轻“车多位少”的难题与矛盾。

  “我在小区住这么多年了,真没想到还能在路边挤出这么多车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永乐东小区通过盘活边角地、空闲地,新增70多个停车位。在小区里,一条道路的中央立着两根灯杆,将原本宽阔的路面一分为二。改造后,两根灯杆被挪走,道路宽了,一侧还划上了停车线,增加了十几个车位。小区68号楼南侧的一片空地上堆放着各种杂物,不仅影响环境,还浪费空间。如今这一片空地被改造成为多个干净整洁的停车位。

  “立体车库有6层,能停290多辆车。”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华山十七街坊小区建于1984年,地面停车位360个,常停车辆超过600辆,车辆无处可停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困扰。地面“挤不出”空间,便改变思路,向上挖掘空间。在华山十七街坊小区原物业服务机构办公用房用地上,相关部门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了一幢立体车库。车库还向社会开放,提供限时共享车位,缓解小区周边6所中小学校、1座医院的停车难题。

  “有了这个车库之后,开车出门再也不担心回来之后没地方停车了。”1个月建成、占地面积小、无噪音、车辆从最高处下落至地面仅需一分钟……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晨曦小区建设了一座7层24个停车位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位稀缺的问题。

  •方法2:以时间换空间,整合周边资源错峰共享车位

  从机关事业单位到医疗卫生场所,从大型商超到背街小巷……为缓解老旧小区车位紧张,公共场所限时向市民提供停车服务,解决了时段性、区域性停车难题,盘活了闲置的停车位资源。

  为了让老旧小区居民停车不再难,天津市东丽区9个机关事业单位的695个停车位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8:30至次日7:30,法定节假日为全天。

  在上海市闵行区龙里路,老旧小区较为集中,停车位缺口较大。为了解决居民的停车难题,附近的城建中心、城运中心、文体中心等公共场所开放了错峰共享车位180个。为了规范停车行为,居民需要通过户口本、房产证、车辆行驶证三证到社区报名签约,并支付每月200元的停车费用。在停车时间上也有明确规定,工作日停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7:00~次日8:00,法定假日则为全天。

  在四川省遂宁市,相关部门划出介福西路南北侧遂宁中学介福校区至渠河路口路段等8个临时停车路段,停车时段为当日20:00至次日7:00。利用老旧小区周边具备停车条件的道路,开放夜间时段,允许居民临时停车是实实在在的便民之举。但只有在居民遵守停车规定的前提下,这才能真正成为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题的“良方”。

  为此,遂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临时停车路段,任何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前进入或延迟停放,或不按地面标志标线的指示任意停放,若违反上述规定,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方法3:加强外来车辆进出管理

  安装道闸、设置岗亭,增加外来车辆的进入门槛,是开放式小区解决停车难题的锦囊妙计。

  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的一个开放式老旧小区,29栋房屋里居住着1400多户居民。此外,小区周边还有1所小学、350多家小商店,公共场所较为集中。“车一 开出去,就担心回来找不到车位。”小区居民说。因为小区停车位不足,外来车辆过多,居民常常沿街无序停车,私划停车线、占车位等违停、乱停现象十分常见。后来,社区工作人员全面整治了车辆占道、占位现象,腾出了186个车位。为了解决外来车辆挤占停车位的问题,小区还重新规划了6个进出口,实现了单向微循环。安装道闸、设置岗亭,聘请小区下岗及生活困难人员24小时值守。改造后,小区车辆有地儿停了,停车秩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车辆停放30分钟内免费,超过30分钟的,首小时4元,首小时后2.5元半小时,24小时最高限价40元。”在浙江省金华市南苑社区的停车收费牌上,外来车辆的收费标准清楚明晰。南苑社区作为金华市最大的开放式小区之一,为了解决停车问题,小区安装了闸口栏杆等设施,进行封闭微循环管理。同时,小区还积极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施差异化停车收费管理。小区居民按每年每车300元收费,来访的外来车辆按停车时间进行收费。停车收入将主要用于停车智能系统设备维护、缴纳小区物业费,没有盈利追求。此外,小区还采取了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停车数据,对比车辆保有量和车位的实时变化,合理优化停车管理。

  •方法4:打出智慧停车“组合拳”

  空余车位网上查询、停车费智慧支付、闲置车位共享使用……随着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老旧小区迎来了停车管理的智慧升级。

  车辆驶出小区时,司机会在手机上收到收费短信;车辆管理员也会收到有车位空出的信息。在湖南省长沙市望月湖小区,街道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主干道、支路、背街小巷的车辆状况。通过科技监控与人员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值班人员实时合理配置停车位,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注册用户的手机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居民出行。

  山东省潍坊市华银巷附近有多个小区,路边商铺林立,外来车辆较多,各种停车问题层出不穷。“智慧停车位建好后,巷子里乱停乱放的现象少多了。”小区居民说。扫码付费、即停即走。智慧停车位按照前15分钟免费、15分钟后每30分钟1元的价格收费,若在当天19:00到次日7:00时段内停车则最高收取2元。智慧停车位投入后,随意乱停、长期占道等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车位的周转率提高了,居民停车也更方便了。

  经过多次改造,浙江省杭州市仓基新村小区里已经没有可以被挖掘的停车空间。为了继续深化停车位改造,小区所在街道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精细化管理,让车位“活起来”“多起来”。仓基新村小区引进一套“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通过安装智慧化道闸,可以与附近21个小区共享车位数据。每个小区的车流量、剩余车位等信息在停车数据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仓基新村小区停满了,根据数据将车辆分流到附近的其他小区。

  

 

  湖南省永州市长丰社区停车场改造前后对比图

  小区停车“顽疾”

  •难题1:车位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

  “如果回家太晚,就找不到停车位。停得远了,要走很久才能回到家。”许多老旧小区由于建设时间早,并未规划停车场与停车位,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导致小区里车位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十分常见,不仅阻碍车辆的正常通行,还造成了安全隐患。

  在绿化带上铺设水泥,安装地锁,一个车位就形成了,看起来就像在绿化带上打了一个补丁。四川省成都市福宁路8号小区建于1999年,由于没有规划停车位,居民便“圈地停车”,把公共区域变成私人停车位。“你装我也装!”小区内地锁“争相疯长”。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四区,路面上地锁泛滥。消防通道边缘、快递柜前的空地、绿化带,甚至是人行道也难以逃脱地锁的覆盖。本就不宽阔的小区公共区域被随处停靠的私家车和地锁分割得体无完肤。

  地锁、锥形帽、汽车轮胎、板凳、石块,为了有地停车,这些物品成为部分车主占车位的“神器”。在上海市杨浦区国和二村小区,因为没有设计停车位,车辆只能停放在小区划线道路上。目前小区共有车位800个左右,而早在2019年,居民私家车停车登记数量便已超930辆,车位严重饱和。“停车位经常被椅子、沙发、电动车、自行车等各类物品占据,想要不占位找到停车位十分困难。”“眼巴巴看着空位,就是停不了。”小区居民对此颇为无奈。这些占位的物品不仅让小区停车位“停有虚席”、加剧车位紧缺问题,还成为了居民行路安全的“拦路虎”与小区环境提升的“绊脚石”。

  •难题2:开放式小区成免费停车场

  在开放式老旧小区里,外来车辆的闯入,让小区停车难问题雪上加霜。“车辆停得横七竖八,有些甚至还堵住了居民楼的出口。”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东成社区,停放着不少的外来车辆。外来车辆不仅扰乱了小区的停车秩序,还增加了小区的安全风险。

  “停车太难了,一半车辆都是外边进来的。”天津市文静里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为开放式小区,周边有写字楼和几栋没有停车位的公寓,许多外来车辆进入该小区寻求免费停车位。因为停车问题,小区里摩擦不断。小区道路两侧停满了车辆,中间留出的一条过道仅能容纳一辆普通小型轿车缓慢通过。

  “有时车辆会停在巷子正中,把消防通道堵死。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红旗新村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无物业管理的开放式小区。因为没有规划停车位,道路两旁和楼栋缝隙便成为了居民的停车场地。这些边角空间,满足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还勉强可行,但外来车辆加入后便显得捉襟见肘了。小区周边有区政府、区行政服务中心、陈景润实验小学等公共场所,外来人员较多。因为马路次干道一侧的停车位有限,来附近办事的外来车辆常常溜进红旗新村“蹭车位”,有时还会占据小区的消防通道。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