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房地产>>房企动态>>

张玉良:目前看不到北京房价下跌的可能性

     【摘要】绿地作为房企,怎么转型创新,张玉良已找到明确答案,即在房地产主业之外,确立大金融、大消费和大基建三大板块,而这几大板块之间,并非孤独存在。按照张玉良的设想,大金融布局,起到帮助地产主业发展、提供投资并购资金和单独形成盈利点三重作用。由此,构建起绿地式产融结合的新模式。

  

       3月20日下午,来京参加某年会的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离开北京前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说最近比较忙,也说绿地的成长受大家鞭策。整个采访中,他一直微笑着,对媒体保持开放的态度,基本上有问必答。

 

  谈及老本行地产,他坦言今年总体拿地的力度不会小,可能超过去年;说到北京的房价,他也直言不讳,说目前看不到下跌的可能性。

  而绿地作为房企,怎么转型创新,张玉良已找到明确答案,即在房地产主业之外,确立大金融、大消费和大基建三大板块,而这几大板块之间,并非孤独存在。按照张玉良的设想,大金融布局,起到帮助地产主业发展、提供投资并购资金和单独形成盈利点三重作用。由此,构建起绿地式产融结合的新模式。

  以下为采访实录:

  【大地产】

  记者:新年过后,一线城市住宅市场房价明显上涨,而三四线城市还需要加大去库存力度,您如何看待这一矛盾,如何平衡之间的关系?

  张玉良:我认为城市、行业、企业是在加快和加剧分化,在房地产方面,体现了房价与供求关系。

  中国现在、未来,还会加剧分化,房地产只是社会经济、人口流向的表象,本质还是这些地区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成长与人口变化的体现。

  国家层面来看,第一,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要尊重规律。第二,国家要有所作为,特别是对一些地区,从全国布局来说需要支持、调解,但调解不能违背规律,所以在经济成长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未来还会加快发展,如果一些地区条件差、产业很难成长,人口很难留下来,发展自然就慢。

  记者:绿地在三四线城市也有土地储备,如何去消化?现状如何?

  张玉良:我们目前50%以上的项目在一二线城市,北上深以及苏州、武汉、郑州、济南等经济增长快的省会城市。

  整个国家强调去库存,是非常正确的,去库存中我们也有任务,估计有1000亿左右在省会城市,占百分之七八十,还有百分之二十在地级市。总量在整个行业中还比较少,我们现在也在调结构。中央也提出要与地方政府联动,缓解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进度,我认为经过半年后,我们的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在一线城市,办公楼也相对饱和,我们也在做调整。今年总体来说,加大混合用地的投入,住宅为主体,有一部分商业。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今年绿地的拿地计划?

  张玉良:总体来说力度不小,可能会超过去年。去年12月到今年2月份,我们已经投了500多亿。因为是上市公司,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具体投多少钱买地。

  记者:你如何看待北京市场未来的走势?

  张玉良:北京要放在全球城市群去看,城市群的领头城市,都将是未来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这是我非常坚定的看法。城市群的领头城市,能级、规模、人才积聚,因此这种城市从全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除了灾难性事件外,都会平稳的发展,所以从这一判断来看,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在全球的竞争力在未来一段内还会持续上去,因此目前还看不到北京房价跌的可能性。

  记者:具体在住宅和商业方面的拿地策略是什么?

  张玉良:今年我们对市场判断是,住宅会像2015年那样好于非住宅类市场。商业地产冲击比较大,主要是经济下滑,另外是互联网冲击。所以我们调整了前几年的发展思维,由以非住宅为主调到以住宅为主。

  当然我们也不放弃非住宅开发,因为我们非住宅开发在行业内的能力有目共睹,还是会坚持做一些专业擅长的产品。

  从区域来看,调整到经济成长、人口导入较快的城市,大概会集中在15个城市重点投资,这些投资规模可能会超过去年。

  记者:对于商业地产去库存有何建议?

  张玉良:商业地产总体来说是供大于求,我建议:

  没开发的放缓开发。

  已经开发的要采取灵活措施来开发,比如在功能用途上跟政府协商做一些调整。

  省会城市的项目,住宅改为类住宅,还有一些就要根据订单再开发。

  这是主要的消化渠道,政府方面我们也建议,不应新增市场无需的供地,包括一线城市,也要有评估。

  【大金融】

  记者:绿地计划将旗下19家酒店打包后在新加坡以REITs形式上市,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张玉良:

  从集团发展战略来看,房企需要轻资产化,过去房地产业务板块中,商业地产比重较高,占50%。这种资产结构较重,需进一步轻资产化,把一部分资产推向资本市场。

  全球REITs市场中,新加坡规模最大,而市场较为成熟。

  我们与荣耀基金旗下Amare合作开发,这家公司也在新加坡。我们先从国内酒店开始,等条件成熟后再推向国外酒店。除酒店外,未来我们还会将经营效益较好的其他资产打包进入,比如整栋办公楼、商业体。除自己资产外,我们也在考虑将其他公司优质资产收购后再转入REITs市场。

  记者:绿地这一做法,是否将引发其他企业效仿?对于中国REITs市场,您怎么看?

  张玉良:国内目前不具备做REITS的环境,也有企业做一些类REITS产品,但宏观环境不具备,不可以上市。中国以后也会逐步探讨、完善资本市场,我认为这是个方向。企业都会动脑筋、都有智慧,这条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条路,我们酒店很多,想单独列出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这条路上走通。

  记者:金融管制逐渐放松是大势所趋,现在很多房企都在布局金融,绿地在大金融板块的布局,基于怎样的考虑?

  张玉良:大金融板块是国内大房企的标配,我认为金融与实体可协同发展,过去主要是银行,现在要做的金融是全牌照,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和租赁。银行方面,是做有控股权的银行,而非参股银行。我们金融板块成长较快,去年赚33亿利润,今年估计也会有50%以上增长。

  记者:今年如何通过组合拳的方式,多方面获取牌照?

  张玉良:从牌照来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新的设立,其中有一个保险公司,我们已报给保监会,希望上半年能早点批下来,另外在收购方面,我们也在谈几家。我们希望全牌照推进,若有机会,银行方面我们也会收购,但作为上市公司,要等合适时候才能公布。

  我们要建立金融平台,实现金融产业与实体产业联动成长,如果我们能做好,应该走在地产行业前列。

  【大基建】

  记者:大基建是绿地三大多元化发展方向之一,对大基建板块,您是怎么设想的?

  张玉良:大基建是我们重点要做的,未来五年在基础设施、重要工程方面占有的市场量会非常大,我们也有投资能力。从投资到专业施工相结合,全方面参与中国未来大基建的发展中。

  另外,我们也在探索海外“一带一路”的基建投资。今年我们基建的收入会超过1000多亿,未来三年,这可能是我们整个集团高速成长的板块。

  记者:绿地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房企,管理一家国际化企业,跟以前相比,是否会遭遇一些挑战?

  张玉良:要成为全球跨国公司,需面临一些挑战,但团队只能是迎难而上。因为全球化是企业最终的归属,是必须要做的。只是条件成熟就加快,某些方面遇到问题就暂时放缓,今后还需继续成长,坚定性、目标性不会动摇。
 


(建设行业责编:丽丽)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