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房地产>>保障房>>

住房保障银行将盘活“保障”资金 政策性金融改革或曲线完成

  新华房产2月20日北京讯(记者 张金凤)从保障性住房领域来看,继此前的两房并轨运行以及探索共有产权房的保障性住房模式等消息传出后,日前,关于住建部研究住房保障银行的讨论声不断。作为民生工程的保障性住房除了分配外,保障充足的资金支持来增加市场供应一直备受关注,此番住房保障银行的设立,将缓解保障房资金紧张状态,或将曲线完成政策性金融改革。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支出的角度来讲,住房保障银行,顾名思义,就是要利用其“政策性”优势,发挥其对于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住宅项目建设的贷款支持力度,发挥其对于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作用,通过住房保障银行的资金进一步落实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

  住房保障银行将盘活保障资金

  根据国务院“十二五”规划,5年期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其中2011~2012年新开工1700万套,2013年新开工630万套。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5年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计划。

  庞大的数字和庞大的需求背后,无法隐藏的是资金来源的匮乏,尤其是公租房建设资金的长期沉淀和运行资金的不断追加负担,成为全国的普遍性问题,也一直制约着保障房这一民生工程的健康有序前行。

  张宏伟表示,当前来讲,全国各地保障性住房、各类保障性住房标准在放宽,从申请门槛降低上分析来看,的确可以让更多的人群享受保障性住房的福利,但是,当前来讲,保障性住房面临的不仅仅是分配方面的问题,在保障性住房融资、盈利模式、建设进度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

  对于此前一直被热议的组建新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议题,日前,有消息显示,住建部正研究住房保障银行以此来缓解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紧张状况,并称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有意介入,此后围绕国开行的钱的来源以及由此进行的转型都受到各界的关注,不可否认,设立保障银行将对盘活保障房的资金问题起到重大作用。

  张宏伟认为,住房保障银行成立之后,对于农民转化为市民过程中住房需求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有了明确的依据,从其作用和目的来看,通过政策性的优势与组合政策保障农民转化为市民的居住问题不可懈怠。具体来讲,要切实落实各地住房保障计划,不能玩“数字游戏”。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住建部提出筹建中国住房保障银行,不失为一条非常可行的市场化之路。既然成为一家政策性商业银行,那么就可以吸储,可以吸纳存款,为住房保障金放贷,甚至可以开发很多关于住房保障的理财产品和金融产品。

  “深耕”保障领域 多方面探求

  此前,住建部表示,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将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和开展共有产权保障房探索。保障对象根据自己的条件购买保障性住房一定比例的产权份额,地方政府持有保障性住房的另一部分产权,这就是共有产权保障房。媒体披露,上海、山东、甘肃、江苏淮安等地已先后开始尝试这种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建设。

  2月18日,北京市住建委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分配及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中明确,北京拟进一步加强两类住房的并轨分配及运营管理。今后,北京各区县廉租房、公租房将有望实现房源统一分配,两种保障房类型不再有“隔断”,各产权单位的廉租房、公租房也将实现“同房同价”。

  新华网援引昨日相关媒体报道,住建部拟建立的住房保障银行将在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方式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升级为住房保障银行。业内人士分析,从收益的角度来讲,通过这种市场化的改革,盘活公积金,通过投资与经营带来的收益从而实现公积金增值,将对购房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从目前来看,在保障房领域,相关部门在产权、资金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不断探索。然而,面对巨大的待保障范围,这些民生工程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仍需“深耕”。

  张宏伟指出,在保障性住房短期内市场供应有限无法满足整个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在当前更为务实的做法,商品住宅市场的市场供应尤其是以中小户型为主的供应也不能放弃,要通过包括住房保障银行在内的多渠道“政策性优势”,鼓励和引导开发企业多建设小户型产品,保持中小户型一定的市场供应量,满足以首套自住需求为主的购房者的购房需求。

(责任编辑:刘静)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