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房地产>>政府声音>>
好房子让生活更美好
- 时间:2024-11-11 12:30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房子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住上好房子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和时代话题。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好房子为基础,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究竟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好房子有哪些好功能、好设计?本报特别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东卫,共同探讨如何打造新时代的好房子。
新闻“汇”客厅直播现场
绍兴宝业·新桥风情小区
北京青棠湾公租房居住区
面临新发展形势
挑战机遇并存
中国建设报:您如何理解好房子的内涵?
刘东卫:关于好房子建设,我认为这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新时期,以新的理念去推动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定位。
众所周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改革开放46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住房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好房子的提出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前的新发展形势,落实国家新的战略要求,统筹实现住有所居、改善人居生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住房品质,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设报: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住房建设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刘东卫:根据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住房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1977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着住房数量短缺的问题,这一阶段重点在于解决住房数量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1997年,这一阶段继续解决住房数量问题,同时居住质量也受到了重视。
第三个阶段是1998年~2015年,住房市场化推动住房建设迅猛发展,住房的数量与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在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住房建设面临一些新的时代性话题,比如住房保障等。
第四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对居住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回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与住房建设相关联的重大话题,比如人口老龄化、绿色低碳发展等。
中国建设报:目前,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好不好”的提出代表了之前在解决住房数量问题时,可能有一些更高的居住追求没有被顾及,或者说以当时的发展水平没有办法实现。在您看来,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常见问题?
刘东卫:如今,住房数量已经不是大问题,如何提升住房的质量和性能是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方向。应该看到,我国现在的住房质量、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建筑产业现代化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020年,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对全国三万余户住宅开展了居住满意度调查。调查以居住者为中心,满意率在七成左右。虽然这些年住房的建筑面积和人均建筑面积有了很大提升,但从调查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漏水、串味、隔音不好等,这都与设计建造方面的传统思维和产业化能力有关。
对于好房子而言,重要的不仅是新建时的质量,还有在人们入住了10年、20年甚至几十年后,全生命周期的可维护、可更新以及安全保障。我认为,好房子建设一定要以居住者为中心,解决好住房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提升住房品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推动从毛坯房向全装修成品房转变。但是根据调研,老百姓对于成品房还存在一些意见,这不仅仅是设计和建造的问题,而是涉及建造全产业链的问题。从设计上来看,可以采用整体化、装配式技术拼装住房,再加上先进的施工建造工艺和全产业链管理,最后建成的住房能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体验。
提升住宅品质
满足多样需求
中国建设报:好房子建设涉及技术研发、实践应用等多方面,您认为建设好房子有哪些现实意义?
刘东卫:如今住房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专注于可持续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过去的实践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住房建设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在上世纪二战之后也经历过我国现在所处的这个阶段。当时由于住房大量短缺,他们迅速建设了大量房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数量问题已不再是主要问题,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建造更好的房子、如何让房子更持久。通过可持续建设的理念、发展新的设计建造体系,确保实现高品质住房。同时,新型住宅建造体系能够满足新时期居住者的多样性需求,也能从根本上提升住宅的质量和性能。此外,西方国家还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了国家社会经济和住宅建设的同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中国建设报:您刚才提到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做法来构建我们国家的新型住宅体系。在您看来,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刘东卫:发达国家有一种新型的住宅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即上世纪70年代在荷兰发展的“开放建筑”住宅体系,后来发达国家基本都采用这种体系。
简单来讲,就是把一个住宅分成两个部分——住宅的结构部分(支撑体)和住宅的装修管线设备(填充体)。支撑体的设计使用年限较长,而填充体则归居住者所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或维修。这种做法既能提升支撑体的耐久性能,也让室内部分更加灵活,可维修、可更换。
目前,我国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室内装修部分尽可能在工厂里做好部品,现场进行安装,又快又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管线分离,即在设计新建住宅时,不能把管子埋在墙体里。国外评价好房子也有类似的标准,其中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线分离,这样房子在后期可以进行更新维护。因此,今后建设住房时要深刻理解新时期好房子的全新顶层设计,从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等方面去打造寿命长久、品质优良、绿色低碳的住宅产品,满足居住者面向未来的高品质居住生活需求。
中国建设报:研究面向未来的好房子技术,需要在哪些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呢?
刘东卫:如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好房子建设,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动住房建设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的好房子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需要从国家要求、人民需求和行业追求三个维度来系统理解。本质而言是以人民为中心,好房子建设也离不开回应时代的新要求,比如人口老龄化。以日本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达到14%,全社会住宅领域都在全面回应这一现象。日本的普通住宅推广一种适老化的通用设计,这一设计不是将所有的住房都按照老年人的需求来设计,而是在方便老年人的同时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比如在卫生间、房间出入口等处,设置坐凳、扶手,这些设计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以我认为,今后的住房建设要回应居住者以及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新需求和新问题。通过行业的技术转型和升级,去建造新一代的好房子。
做好住宅设计
助力好房子建设
中国建设报:满足不同人群对住房的需要不仅涉及科技攻关,还有住宅设计。设计作为住房建设的重点工作,可以为好房子建设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刘东卫:设计是建好房子的前端,也是全产业链的统筹。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不仅解决了住房数量问题,而且提升了住宅的功能和质量水平。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小康住宅科技产业示范工程以及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等,都为推动住房建设作出了贡献。
在新时期,好房子建设一定要以居住者为中心、以居住者为基础。住宅设计要用新的理念、新的设计方法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比如,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里面是大空间,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需求去划分功能空间。此外,住宅设计还要回应时代要求,包括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等,相关部门要去创新思维、提供解决方案。统筹设计到生产到后期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用全新住宅体系去解决住房建设中存在的资源环境、建筑寿命等问题,全面提升住房的质量和性能。
由于投入体系和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原因,住宅的寿命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建筑师一定要回应好这个问题——如何延长房子的使用寿命。
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部新时期好房子建设的提升设计品质和体系保障,通过全产业链的创新和集成能力进行系统化设计。在保证居住空间核心的同时,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享受便利、实现健康生活。另一方面,要从过去重视数量的扩张、忽视质量和老百姓需求的思考和设计模式转型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建筑师应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去适应转型。
中国建设报:您认为,应该重点抓好哪些方面设计工作,才能让房子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刘东卫:目前我们在推行住宅领域的长寿命化设计方法和理念,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住房整体结构的耐久性。现在的设计规范中,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但我在与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沟通中,发现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如果将使用年限提升至100年,虽然成本会翻倍,但这样的投资是值得的,同时也要考虑装修管线设备的长寿命化。
二是关注住房的空间灵活性。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从年轻时购买房子,到生孩子、孩子长大需要分室居住,再到孩子离家,这个房子的空间需要能适应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变化,保持居住者的高品质生活体验。
三是居住品质非常重要。因为每隔10年、15年,住房可能需要重新装修。所以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使住宅格局能够方便地改变。比如通过装配式装修,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避免浪费。
总之,从设计上看,我认为应该采用全新的方法,包括灵活性设计、高品质的性能化设计以及考虑到老百姓后续空间变化和重新装修需求的可更新化设计。其实,房子和汽车有类似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刚开始购买时的新鲜感,而是需要长期使用和保养。一个好房子,在使用了几十年后,通过保养和维修,仍然能够保持高水平的性能水准,这是比较重要的。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房子的新建阶段,现在更应该关注房子的后续使用和维护。
中国建设报:您曾经参与过居住满意度的调查。如果要设计好房子,是否也需要开展前期的调查工作,具体应该如何开展?
刘东卫:一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十分注重实地调研。在城市更新方面,始终坚持开展城市体检,这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意味着要通过实际调研,去了解当前老百姓对于住房的真实需求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认为,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居住者的视角,针对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问题的归纳和调研工作。
通过这些基础性调研工作,从未来的发展方向出发,特别是从老百姓的视角、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去解决住房性能、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统筹多个方面
坚持科技创新
中国建设报:住房与百姓的生活以及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按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面向未来的住房建设要统筹好哪些方面?
刘东卫:面向未来的住房建设,建筑行业的同仁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面向新的需求,聚焦老百姓在新发展阶段对美好生活的总目标,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满足老百姓在住房品质方面的新需求。
二是要面向新的供给,推动住房建设品质全面升级。这种升级不仅仅是局部性的,而是包括户外环境、适老化要求、绿色低碳等方面,整体提升住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要面向新的发展,统筹国家的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的宜居发展。举例来说,过去的20年里,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住房建设中只关注红线以内的建造,忽视了住宅与周边环境和城市宜居水平的结合。比如在小区建设配套幼儿园和小学时,没有考虑到接送孩子时道路的拥堵问题。这种情况下,不能只考虑红线以内的事情,而应该给接孩子的家长预留一定的空间,确保他们的出行便利,同时也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此外,在规划时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防御性,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应对。
中国建设报:好房子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科技等多种要素的投入,涉及的主体很多、环节很长、技术很复杂。您认为应如何系统地推进新一代好房子建设?
刘东卫:未来好房子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创新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机遇。
好房子建设与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内装部品产业的发展对于好房子建设至关重要,没有内装部品产业,仅凭设计和建造远远不够。如果将内装部品产业发展起来,会对国家的经济转型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装修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市场规模达数万亿元,对于社会经济和民生福祉的贡献不仅局限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
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的课题内涵、实现途径和顶层设计同样至关重要。住宅产品方面,需要发展全新的、能够延长住宅建筑寿命、同步提升其耐久性和适应性的住宅产品。这些产品应具备寿命长久、品质优良、绿色低碳的特点,既满足国家要求,又能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注重系统性的新理念,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设计建造技术来支撑新时期的住房建设。同时,提升资源能源节约水平,提高建造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培育新的产业动能,全面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之路的转型升级。
文字整理:孙思妍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