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房地产>>新闻中心>>

“大家”齐聚 共话江苏改善型住宅建设


  “改善型住宅大家谈”活动现场

  4月1日,由江苏省房地产业协会、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行业协会、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建设监理与招投标协会、绿色建筑协会、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会7家单位共同发起的“改善型住宅大家谈”活动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为江苏改善型住宅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分享了对改善型住宅的见解。他表示,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率先发起建设人民满意的改善型住宅倡议,充分体现了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担当。围绕改善型住宅,他建议:一是要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改善型住宅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要重新思考人与居住空间的关系。江苏做了很好的探索,比如在《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提到了灵活可变空间、适老适幼的设施以及3.1至3.6米的合理层高标准,这些都是从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的务实举措。二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住宅品质。改善型住宅的建设不能还停留在传统的建造方式上,要把人工智能、健康人居等新技术真正应用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当中。江苏在高性能围护结构、智能建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创新实践,这些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三是要构建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改善型住宅的发展需要多方协同,既要有好的政策引导,又要有科技支撑,还要有完善的要素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打通产业链条,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的住宅在建造品质、环境打造、室内设计、材料使用以及智能化和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一些细节的实用性仍有待改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看来,未来改善型住宅的设计应更加注重精细化和人性化,设计中应考虑到老年人与儿童的安全性与便利性,通过更多细致思考,进一步提升住宅的居住体验。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表示,本次活动意义重大,打造改善型住宅正当其时,江苏在推动发展改善型住宅方面开了好头。他说,“好房子”应具备安全性、舒适性、与自然的联系及生活工作的便利性,在打造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流量多;位于完全型社区内,满足居民全方位需求;符合空间美学、立面美学、环境美学或景观美学;具备安全性和耐久性,以百年住宅为目标,承载历史和文化。

  住宅品质的提升离不开“一笔一划”的施工详图和“一砖一瓦”的精心砌筑。4位来自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企业代表也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建议。

  开发单位代表、恒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顾宏才认为,改善型住宅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对企业使命——“筑造美好生活”的践行。区别于刚需,改善型住宅聚焦“品质升级”,应满足用户对居住空间、功能、环境、服务等维度的更高要求。要考虑空间尺度升级、功能分区细化、收纳系统升级等方面,解决家庭结构变化与个性化空间需求;考虑智慧家居集成、健康技术应用、节能低碳功能等方面,通过科技与设计提升居住安全性与舒适度;考虑低密度规划、景观设计升级、周边资源融合等,以生态和资源重塑“家与自然、城市”的关系;考虑基础服务精细化、社群运营、增值服务等方面,从“管理空间”转向“服务生活”,构建可持续社区生态。

  “改善型住宅建设要以‘设计引领、科技赋能’,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全面提升。”设计单位代表、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文俊说,要营造“空间+精神+服务”的复合场,将住宅的物理空间与人、技术相结合,从建房子向造生活、强服务转变。同时关注质量、功能、性能、成本、管理、服务和文化,以提升居住体验、改善生活品质为目标,满足多样化现代生活需要,并配套高品质服务,以安全为基础、舒适为核心、绿色为方向、智慧为支撑。

  “‘好设计’引领好房子,‘好质量’建造好房子,‘好材料’适配好房子,‘产业链’支撑好房子。”施工单位代表、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碧桥表示,改善型住宅体现了居民对绿色、智能、舒适空间的需求升级,在施工过程中,要筑牢全过程施工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技术与工艺,解决渗漏和开裂、隔声、串味等住宅的痛点,提升住宅品质。

  监理单位代表、南京南房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丽萍则建议,应根据改善型住宅工程特点,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以及《江苏省改善型住宅监理工作导则》,建立基本人员框架,后续根据工程推进的不同阶段,增加科技系统、精装修、园林专业的人员,组成专业齐全、具有高度责任心、丰富经验、业务熟练的团队,做好与项目内容相匹配的监理工作管理规划。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