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房地产>>各地房市>>

全国各地 打造更多“好房子”

  日前,以“好房子 好生活 新科技 新动能”为主题的第21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在北京举行,重点展示国内外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保障性住房“好房子”专区,北京、厦门、广州、南宁、无锡、常州等城市展示优秀成果,受到好评。

  北京:科技创新 助力构建保障房“好房子”建设模式

  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供应模式,解决特大城市住房保障难题,北京市于2011年成立了北京保障房中心,设立市级保障房投资融资、建设收购和运营平台,高标准完成保障房投资融资、建设收购和运营管理任务,在新时代首都住房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7万套,为近30万首都居民解决了住房困难、改善了居住条件。

  北京保障房中心战略定位为做北京市建设和管理提质增效的示范和引领力量。从2012年苏家坨装配式装修课题研究试点起,先后试点装配式装修体系和装配式结构体系,经过十余年的研发迭代,装配式装修从1.0体系已升级至3.0体系,装配式结构由套筒灌浆技术变革为纵肋叠合剪力墙体系,并已推广。在推广应用的同时进行体系迭代,形成以速度快、品质高、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的“新三板”技术体系。此外,着力于突破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痛点,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与创新,基于保障性住房研究具有全生命周期、空间布局双转换功能的可生长钢结构“新三板”体系。“新三板”体系的研发落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提高工业化水平,提升居住品质;二是提高住宅产品延展性,为户型合并改造提供条件,为全生命周期赋能,满足不同客群需求;三是发挥钢结构在工期等方面优势,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建立更加科学的成本管控及评价体系;四是打造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首都建筑产业升级。加快推动“新三板”体系建设是北京保障房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引领首都住房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在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汇集各方力量,持续推动“新三板”体系迭代升级,为助力首都住宅高品质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北京保障房中心在装配式装修领域作出的创新探索,在第21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现场,打造了一套保障房精装修样板间,集合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绿色建材、数字化设计等方面最新的技术与实践,展示了用好房子打造理想社区的实践成果。

  除技术创新外,北京保障房中心注重保障房社区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深入分析保障性住房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居住产品建设,并逐渐形成理想社区产品标准,以“好看、好用、好管、好干、好算”为目标量化分解,保证理想社区的落地转化。

  此外,还有以“高品质的建筑产品+精准化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为特征的小居大家公共租赁住房产品,注重强调有“家庭感”居住氛围的“品质小居、温暖大家”,以及在多层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产品、低碳社区产品、可持续住宅产品等多方面的探索。

  当前,北京保障房中心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笃行“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全市住房保障政策落地实施和住房产品服务创新实践两大平台职能,以构建符合首都实际的住房保障体系,让千万个家庭实现安居梦想为目标定位,在深入分析保障性住房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居住产品建设,并逐渐形成理想社区产品标准。

  广州:对标“好房子”让幸福可感可及

  自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好房子”以来,广东省广州市高度重视,强调切实把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抓实抓好,对标“好房子”标准,在项目推进中优化规划设计方案,打造广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标杆工程。

  坚持高位推动 科学谋划布局

  为健全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跨部门、多层级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广州市于2024年1月成立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高位推动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工作。

  同时,紧抓“交通便利、职住平衡”两大关键要素,在公共交通便利、教育等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优先选址,同时科学谋划未来选址布局:一是充分发挥广州轨道交通优势,以1小时轨道交通通勤距离为半径,覆盖主要就业人口和市中心区域,优先结合低效轨道站点选址;二是围绕产业发展平台和就业岗位集中区域布局,促进产城融合;三是激发外围潜力,打造配套完善、产城融合、成片连片的未来安居社区。

  坚持“四好”标准 建设特色工程

  按照“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四好”标准,广州市全力打造“环境宜居、健康舒适、安全耐久、绿色智能”的保障性住房,印发实施《广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工作导则》,规范和指导广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提升住房品质。结合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基本居住需求的属性,研究编制《广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指引》,从选址规划、小区环境、户型设计、公共空间、配套设施、装饰装修及智慧社区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建设技术标准。

  一是从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理念出发,优选优质耐用绿色建材,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装配式智能建造及BIM技术全过程应用,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建筑施工质量提升,为智慧社区赋能。二是从住户居住的切身感受出发,结合岭南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宜居的小区环境,营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三是从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出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强调配套设施与居住群体需求特点相适应,兼顾适老化、儿童成长及邻里交往等需求,构建以党建工作为政治引领、社区服务协同带动的融合社区,增强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社区凝聚力,提升群众居住满意度和获得感,让幸福可感可及。

  打造“广州模式” 走好保障之路

  坚持品质至上,严把规划设计和建设质量关,广州市邀请设计大师,组织专业力量,以国际化建筑设计视野,通过标准化户型的灵活拼接、公共及居住空间功能的利用最大化、配套设施的细致考虑等,进一步优化计划新开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从中优选典型示范项目,按“好房子”标准打造广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标杆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而带动全市保障性住房品质全面提升。

  去年9月,广州安居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专责从事保障性住房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探索构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房三大主营业务同步发展的住房保障运作体系,搭建住房租赁基金、智慧宜居平台等助推引擎,形成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全链条一体化大型保障房产业,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广州,为广州“二次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无锡:方案引路 样板先行 助力“安居梦”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居民对住房保障的满意度。该市以“方案引路、样板先行”为准则,建立“样板验收”机制,确立明确的施工工序和质量要求,强化质量监控,确保施工的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力求为居民打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家园。

  截至目前,全市共计完成两个批次3个项目的建设任务申报,涉及房源3517套,总建筑面积约42.7万平方米,项目均按建设进度有序推进中,预计今年年底陆续完工。

  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无锡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龙塘岸后五巷项目应用“三板”(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装配式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同时还大幅减少了建筑废料和施工噪音,降低了施工成本和环境影响,符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无锡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融入了绿色建筑理念,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陶瓷保温一体板等绿色建筑材料,采用雨水回收和太阳能利用等措施,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效果和居住舒适度,还增强了建筑的美观性和现代感。此外,重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绿化景观设计,例如采用现代和古典相融合的设计手法,打造极具江南特色的中心园林景观,提升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在户型设计上,各项目注重合理性和实用性,提供了多样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了不同家庭的需求。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资源,提高项目推进效率。比如通过多渠道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有效解决资金瓶颈问题。项目建设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财政、发改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加强成本控制,强化政策支持,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和政策环境。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无锡市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了住房保障的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该市将继续探索住房建设模式和技术应用,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全国住房保障事业的发展贡献无锡智慧和无锡方案。

  厦门:分类施策 以优质公共服务打造“好房子”

  2005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不断探索创新、优化调整住房保障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政府住房保障职能,把住房保障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在改善民生、引才留才、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6年,率先提出“社会保障性住房”概念。2009年,出台全国第一部保障性住房地方性法规,从立法层面确定厦门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为该市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法律保障。

  “实物+货币”租购并举。该市住房保障以实物保障为主、货币保障为辅,是全国为数不多长期坚持实物保障的城市之一。同时,坚持租购并举,提供多种类型保障方式,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居住需求。在以“保基本”为理念的基础上,动态完善保障政策,率先突破户籍限制,将非本市户籍、在厦稳定就业无住房职工相继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商品房的保障范围,最大限度让市民共享住房保障惠民政策。

  “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在保障性住房产品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不同居住需求。一张床面向单位,以集体宿舍配租,对象主要是产业工人等。一间房面向在厦稳定就业无房人员,包括新就业大学生、各行业人员。一套房面向在厦稳定就业的引进人才、新市民家庭等。推出“住厦来”品牌,针对新来厦就业大学生形成“大学生求职免费一张床”“就业5折一间房、安家4.5折一套房”的梯次保障。

  “建成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区域”。创新推出保障房地铁社区模式,结合新城、产业园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和城市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单列,拿出优质地段,并通过“建成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区域”的思路,推动跨岛发展。项目同步配建医、教、娱、购等公共服务设施与资源,打造“15分钟生活圈”,提供高质量、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实现“住得进、住得下、住得好”。

  南宁:“四个加强”打造保障房“好房子”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结合“好房子”理念,扎实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各项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系统推进。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南宁市领导小组,下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个指挥部,并由分管市领导担任指挥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0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保障性住房等相关工作。同时成立南宁安居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形成了“指挥部+公司”的工作模式。实行提级审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限缩短50%。

  加强项目谋划、有序推进建设。按照“职住平衡”原则,选取交通便利、成熟度高的地块,作为保障性住房项目。今年,计划开工建设项目5个,拟建住房5000套,总投资约35亿元。项目均衡分布在主城区,交通便利,周边教育医疗等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已开工秀安路1号地块、五菱桂花地块二、三塘南路西侧地块3个项目(2958套),其他2个项目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保障对象。截至目前,《南宁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已印发实施;《南宁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正在修改完善,拟将城镇户籍、公共服务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引进人才等工薪收入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加强资金保障,推动项目建设。主动对接上级财政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积极争取相关单位补助支持和信贷优惠。截至目前,已通过住房公积金收益、中央财政支持、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3.4亿元,有力推动项目建设。

  常州:多元化服务 书写人才公寓“好房子”大文章

  “五年任务三年完成”,江苏省常州市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建成11.78万套人才公寓,打造出“人才向心型”城市特质,抓牢人才公寓“小切口”,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近三年,常州市把人才公寓的长效化优质服务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做好人才公寓建设的“后半篇文章”,推出“人才公寓安居服务生态圈”工程,高水平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

  “服务标准+多元创新”

  人才公寓品质化

  人才安居,则城市安稳;人才乐业,则城市兴盛。

  常州扩容提标人才公寓服务内涵,持续提升服务赋能成效,实现“拎包入住”服务等级,提高青年人才的居住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公寓留才、兴才功效。如常州人才公寓1个管家对接、10分钟内响应、24小时内解决问题的“1+10+24”的“管家式服务”;行程嘉寓人才公寓“全定制化空间、标准化运营、智慧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全链条式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实现了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

  同时,出台《常州市人才公寓建设管理指引》《常州市星级人才公寓评定管理办法》,探索行业领域执行标准,实施星级人才公寓动态调整机制,引导人才公寓标准建设、规范运行、星级提升。科教城“金凤凰”人才公寓积极打造“高层次、高品质、高科技、高入住、高地标”“价格优、环境优、配套优、服务优、氛围优”的“五高五优”建设模式,一体建成,全面精装;滨江国际奋力打造“恒温、恒氧、恒静、恒湿、恒洁、恒智”六恒科技系统型,把绿色科技生活导入人才公寓的品质化迭代。

  “公寓平台+全系服务”

  人才公寓生态化

  小公寓,大作为。常州市坚持“满意是第一标准”的追求,全力营造全要素服务生态圈,宽大的平台、社交型的空间、全系化的配套,不断释放出人才公寓的“磁吸力”。

  目前,常州人才公寓已达10万多套,共享办公室、共享会议室等设施,健身房、瑜伽馆等休闲社交空间,成为人才公寓社区化的创智平台,充分营造出有活力、有温度、有事业的社群氛围。如东方·青年人才社区,打造3500平方米生活服务功能区,涵盖餐厅、超市、秋白书苑、共享厨房等公共空间;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首倡“人才生态圈”理念,根据行政公寓、女神公寓、白领公寓、家庭公寓、青年公寓、蓝领公寓等功能分区细化定制服务。

  “人才社区+城市友好”

  人才公寓战略化

  宜居宜业的城市新生态,是持续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关键元素。常州的人才公寓位于城市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战略高点,形成人才社区化、集群化的城市定位,在重点企业附近规划人才公寓,在交通站点周围布局人才公寓,紧贴产业需求和企业需要,打造出一批产城融合、职住一体新标杆。如荷香苑、竹香苑,解决企业职工住宿问题,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可推广清单;拾壹梧桐人才公寓,解决了园区企业发展和人才生活的后顾之忧。

  同时,常州人才公寓放大了城市创新、就业、创业空间,通过整合培训、师资、企业等优质资源,定期搭建定向招聘交流平台,链接多家企业和创业孵化器,设立孵化营、众创空间,形成了以人才公寓为轴心的“人才社区+创业孵化”的人才创新创业的新模式,充分展现了常州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的雄心壮志。

  郑州:智慧低碳打造人才公寓新模样

  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郑就业创业,涵养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河南省郑州市打造人才公寓,建设拎包即住、多元共享、智慧安全的青年发展型社区,为来郑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温馨、舒适、安全的住所。

  “美寓”系列人才公寓上线以来,以租金低廉、生活设施完善等优点备受关注,配租率接近百分之百。该公寓全屋配备一线品牌家具家电,实现“拎包入住,舒心宜居”。在公寓的人才之家里,配备了咖啡厅、影音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党员活动室以及共享办公区、阅读区、洽谈会客区等特色功能空间。在配租方面,公寓采用集中配租与常态化配租相结合的方式,房源实时发布,全流程在线办结,网上最快60秒审批办理。此外,还搭建有智慧社区综合管理体系,房间装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无线烟感报警装置等,夯实租住安全、创造安居环境。

  除了“美寓”系列人才公寓外,郑州市还针对高端人才设计了酒店式房屋装修、酒店式运营服务的酒店式人才公寓。

  该公寓参照品牌酒店的装修风格与功能配置,围绕环保、节能、安全、舒适、美观的装修目标,推动人才公寓房屋装修品质向酒店客房的标准靠拢。同时,建立酒店式标准服务体系,定制专属培训课程,使人才公寓的管家具备酒店的服务水平;积极与配餐、客房清洁等第三方企业合作,根据青年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多样的酒店式增值服务。

  在打造人才公寓的过程中,郑州市还注重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荥泽苑项目便是其中典型。

  荥泽苑项目位于310国道与塔山路交叉口东北侧,规划建设18栋高层住宅商业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2019年1月被列入郑州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2020年被列入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中原地区首个成规模的超低能耗住区项目。项目建成之后可以有效地减少煤、天然气、电、水等资源的消耗,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每年可减少270万公斤碳排放,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友好共生。

  武汉:新青年·花山河社区推深做实“共同缔造”

  湖北省武汉市新青年·花山河社区坐落于东湖高新区花山生态新城,已建成一期和二期,共计2774套房源,三期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首个万人租赁社区。

  社区聚焦新市民、青年人从初入社会到成家立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差异化打造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有效解决多元化居住需求。在建设过程中,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以协商议事平台为载体、以共享空间为阵地、以数智化赋能社区治理,逐步健全完善配套设施、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

  坚持线上线下联动,走进去与请出来相结合,搭建适应青年特点的民主议事和协商平台。常态化开展“青年生活提案开放日”等活动,让青年人打开门、走下楼、共同参与好房子建设。开展“参与式设计共创青年理想家”等系列活动,邀请青年人参与到社区各类生活场景的改善行动中来。

  为解决租户“出行难”和生活配套缺乏等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引入便民交通专线、社区共享食堂、24小时便利店等公共配套。搭建“安居湖北”智慧公寓线上运管平台,提供全天候、管家式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九大场景,让方便、快捷、透明、安全的好服务一键直达。从吃喝玩乐到学习成长,社区通过持续完善丰富的公共区域和公共设施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洞察快、响应快、决策快、改善快的运营服务机制。

  坚持“资源支持、共建共享、创新试点”相结合,联动党组织、政府组织、群团组织、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与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建“荆楚新青年”党建品牌;联动花山街道“大工委”24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共建共治;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社区运营官、社区主理人“三类人”作用,加强社区共治。此外,常态化开展社区共建人招募。实施新青年“悦邻计划”,先后组建了心宠社、篮球社等7大社群部落,形成兴趣圈子;邀请社区KOL(关键意见领袖)、热心租友等以主理人的身份参与社群管理和活动组织。

  上海:以装配式施工高标准建造保障房“好房子”

  为进一步推进“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布局相关工作,上海针对城市建设行业施工人员和基础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的租赁需求特点,积极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中探索提供低租金、可负担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产品形态。目前正在推进5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运营筹备工作,预计可提供1.3万张床、3900间白领单身公寓。其中,嘉定项目提供单人间、双人间、四人间、六人间宿舍产品,以私密性楼栋满足的安全、综合性配套满足活力运动需求、开放式邻里满足丰富的社交需求。

  黄浦璟岸社区地处上海市黄浦区世博滨江板块,共计提供124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该社区户型设计以紧凑型小户型为主,功能分区合理、紧凑、流线便捷,可满足不同租住人群的需求。项目6个单体均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单体装配率为60%。其中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楼板、楼梯段、阳台叠合板。内装部品中采用预制部品,包括非砌筑内隔墙、室内装配式墙板饰面等。

  松江泗泾39-02地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结构形式为预制装配式,按照绿色建筑一星标准建设,并通过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准备、施工阶段和构件预制中的应用,提升设计、施工品质,优化施工工艺,控制工程造价。

  宁波:探索地方模式 实现“甬有安居”

  浙江省宁波市是国内较早实施住房保障工作的城市之一。20多年来,通过推进保障性住房改革与建设,累计保障城镇常住人口190.5万人,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4.89万套,形成住房保障“宁波模式”。

  其中,作为宁波对住房保障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的项目——和樾湾,项目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由宁波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以保障群体的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好产品,高标准把控建设品质,地铁、学校、商业、医疗、公园等配套齐全,基于“共有产权+高性价+高品质”的特性,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帮助1438户无房家庭实现“甬有安居”梦想。

  可以说该项目亮点纷呈,建设模式机制也在创新。

  一是聚焦民生好配套。和樾湾处于宁波市中心北侧新开发区块,目前周边配套不断健全完善,城市交通便捷,与在建宁波轨道7号线宝轴西路站距离不到400米,一路之隔配套了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幼儿园,相邻地块新建成5.4万平方米社区邻里中心,保障15分钟生活圈需求,小区东侧规划沿河公园。项目内还配套托幼设施、室内泳池、归家大堂、全龄场景架空层等,让好房子居住更温馨。

  二是智慧匠心好设计。和樾湾按照不低于普通商品房标准打造,配置89平方米~139平方米的6种户型,满足不同对象购房需求,全装修交付;住宅门窗采用三玻两腔中空low—e玻璃,有效提升节能和降噪效果;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率及装配率分别在40%和50%以上,构件做好标准化设计,实现降本增效;屋面设置集中式光伏发电板,降低住宅公共能耗;打造示范区,通过高规格施工品质、全装修交付标准、多元精致户型等方面的悉心营造,让购房家庭在预售阶段有更佳的看房体验,让和樾湾“好房子所见即所得”。

  三是精致工程好品质。在保障项目品质、防治质量通病等方面,项目采用多种工艺工法,如采用全现浇外墙、铝模施工工艺,有效保证了结构自防水效果、成型平整度及预埋准确度;地下室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优化,保证了管线排列效果和有效净高;项目施工阶段,在落实质量五方主体责任基础上,引入第三方“飞检”模式,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定期开展精细化检查,让好品质具备更实落地性。

  在建设模式上,和樾湾项目在宁波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指导下,由宁波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开发平台公司牵头建设,引入品牌房企牵头联合体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组合勘察设计、代建、监理等模块),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融资支持。

  在房源供应上,市、区两级部门联动,高效打通购房家庭资格审核各环节,坚持供应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摇号选房公证处公证并全程直播,接受社会和购房家庭监督,提升住房保障对象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杭州:建设高水平“住有所居”

  浙江省杭州市作为全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率先践行者,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并行的住房保障发展路径,不遗余力地在打造高水平“住有所居”上贡献住房保障的“杭州经验”。

  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方面,主要是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毕业生以及部分技能型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低价位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需低于全市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线。

  杭州通过集中建设、市场购买存量房源等方式筹集公租房房源,尤其是通过在商品住宅项目用地中配建方式筹集实物房源,要求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与所在地块商品住宅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且建设标准与品质不低于所在地块商品住宅。

  其中,翠翎公寓是杭州集中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房源总套数434套。翠翎公寓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推出颐养中心、艺术中心和创业中心,利用公共区域打造会客厅、老年健身区、图书阅览室、亲子乐园等具有功能性、实用性、便民性的空间,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及辖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更舒心、暖心、便捷的服务。

  钱塘蓝领公寓·产业工人之家项目前身为钱塘健康驿站,曾是亚运期间交通保障人员的最大住宿点,接待服务各类人员7万余人次。总建筑面积20.02万平方米,共有4200套房源,是杭州市最大的蓝领公寓,采用整体装配式技术,综合装配率达到87%,也是杭州市“平急两用”的建设样本。

  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不设收入准入线,租金略低于市场租金。目前已筹集保租房项目540个,房源约26.46万套。

  其中,亚运村美地公寓项目地上建筑面积22.25万平方米,房源总套数3746套。身为杭州亚运村媒体村,赛后蝶变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项目以“健康运动、人才安居、智慧生活、绿色生态”为标杆,打造社区邻里中心、特色文化公园,配置智能健身绿岛、全息互动系统等智能设施,构建社区TOD对外交通衔接、内部街区路网布局,连接城市大脑、社区中脑和家庭小脑,构建“三化九场景”的集成系统,打造充满人文关怀、低碳共享兼具的美好生活样板。

  地铁TOD、公交场站复合项目是杭州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新模式,旨在推进城市更新、提高低效用地的开发利用,实现土地用途兼容、建筑功能复合,满足社会需求变化及产业发展。现行试点的公交场站复合项目采用盖板设计将公交功能和保障性租赁住房进行分隔,实现建筑功能复合和空间相对独立。

  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面向符合条件的城市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各类引进人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工薪收入群体。截至目前,2050套房源已开工建设。

  其中,桃源单元R21-04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共计12栋17层高层住宅。对于项目中的户型产品,强调“通透性”“景观性”“舒适性”原则,同时确保日照、景观均好性。项目建筑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以现代家庭居住行为方式为依据,充分满足住宅的“功能性、安全性、方便性、经济性、舒适性、创新性、环保性和耐用性”,并考虑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满足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居住者的使用要求。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