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房地产>>二手房>>

多地房价目标恐落空 4季度调控或加码(2)



  各地调控目标恐难完成

  今年初,不少城市公布了今年的房价调控目标,大多为“房价涨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涨幅”。现在离年底只剩下不到2个多月的时间,有分析人士指出,综合前三季度的房价指数,且预计接下来房价仍将保持上涨的态势,各地的调控目标难以完成。

  以广州为例,今年初该市制定的房价控制目标是,至少不应高于GDP的涨幅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在今年广州“两会”上,该市上述两项指标的预期分别是10%和11%,其后该市GDP目标调高到1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月,广州房价同比涨幅分别为4.7%、8.2%、11.1%、13.7%、15.5%、16.5%、17.4%,19.0%和20.2%。若按11%的目标计算,目前该市要完成控制目标几无可能。

  深圳今年3月出台的“国五条”实施细则显示,今年该市房价控制目标为,2013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涨幅低于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今年初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今年深圳GDP增长目标为10.5%,从数字来看,目前该市房价的涨幅高出了预期目标9.6个百分点。

  “完不成指标是必然的事情。”陈国强说,重点城市的房价涨幅与之前制定的年度调控目标相比,恐怕是没办法退回去。9月,北上广深新建商品住宅涨幅都超过20%,二手房涨幅也超过10%,要将数据退回压低到10%或者以下,显然不可能。

  事实上,此前多地为了完成今年房价调控的目标,纷纷加大了调控力度。

  北京市按照“老项目不高于前期、新项目不高于周边”的原则引导企业合理定价,同时在房价较高、上涨过快的区域加大“限房价、竞地价”地块供应力度;广州对部分高价项目暂停发放预售许可、限制销售价格;深圳则采取了限制高价住房网签等措施。

  “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未必能够在短期内对市场能够带来比较直接的影响。”陈国强说。

  长效机制或难解近忧

  有业界分析人士呼吁中央加快推出更多的可持续性措施,而不是依赖限购令等行政手段来遏制房价的上涨。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关于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将有望出台,如房产税扩围、土地制度改革等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据韩长吉判断,在四季度,政策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宏观市场“不宽松不紧缩”的状态将持续,房贷收紧对住房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陈国强表示,方向上将来要增加长效的手段、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手段。但是短期内,限购、限贷,包括限价这些做法还会有空间,不可能短期就退出。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房地产调控既可以说是进入了真空期,也可以说是进入无力期,前期的行政调控已经出台很多,房价已经进入反弹阶段,而长效机制难解近忧。

  近日,有消息称,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将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违规记录的“黑名单”共享系统。一旦系统共享实现,任何有关房地产开发领域和环节所出现的违规问题,都将在系统中显现出来。

  事实上,类似黑名单、通报等办法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国土部对于囤地企业也有类似的手段跟进,但最后都没有成为影响市场风向标的决定性因素。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表示,虽然个别城市开始微调,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政策基调依然比较稳定,尚未出现较为明显的统一调控信号。个别一线城市的价格快速上涨并未对其他城市产生带动作用。

  而在房价的未来判断上,张旭认为,价格走势依然会保持在环比微涨。另外,考虑到同比涨幅基数较低因素的持续影响,同比涨幅还将持续上行。

  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认为,就像地王会带来市场涨价预期一样,尽管房产税等措施不会马上产生效果,但是也会改变市场预期,长效机制加速出台也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统计局22日数据显示,9月,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同比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均超过20%,这是该项统计自2005年开始发布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