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房地产>>城市>>

以“实”的作风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无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完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 沈峥杰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更是为民服务的根本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直接服务职工群众、保障“安居梦”的民生窗口单位,其作风建设成效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近年来,无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加强作风建设贯穿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工作全过程,以完善群众诉求机制为突破口,构建“渠道畅通、响应高效、解决彻底、反馈及时”的闭环管理体系,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锤炼优良作风,推动实现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为住房公积金系统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筑牢作风根基

  以“立体化”诉求渠道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

  作风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听民声、知民意”。中心深刻认识到,只有让群众诉求“有门可进、有处可诉”,才能精准把握群众急难愁盼,为作风改进找准方向。为此,中心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打造覆盖广泛、响应及时的“立体化”诉求受理网络,用“无障碍沟通”彰显作风温度。

  ●线上渠道“全天候”畅通,实现诉求接收“不打烊”

  依托数字化技术赋能,中心整合12329住房公积金服务热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无锡数字“阳光信访”平台、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四大线上平台,构建7×24小时的诉求接收体系。其中,12329热线作为服务“主渠道”,集成人工接听、自助语音、智能客服功能,既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指引等一站式服务,又能通过智能算法快速匹配高频问题答案,大幅提升响应效率。

  ●线下窗口“零距离”服务,打通为民办事“最后一公里”

  中心在5个分支机构设立投诉受理专窗,选派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坐班值守,提供面对面咨询、手把手指导服务,用“接地气”的服务方式,让作风建设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锤炼作风实效

  以“闭环式”管理机制破解群众诉求“老大难”

  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解民忧、办实事”。仅有畅通的诉求渠道远远不够,必须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严格的责任落实,确保群众诉求“接得住、办得好、有反馈”。为此,中心构建了“分级处置、全程督办、源头治理”的“闭环式”管理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作风建设从“形式”向“实效”转变。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作风建设“责任链”

  中心将群众诉求办理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重大投诉、信访问题纳入月度例会专题研究,确保各项诉求责任到人、处置到位、效果满意。同时,制定各渠道群众诉求办理的内部控制程序,明确各渠道诉求的受理标准、分流流程、办结时限,从制度层面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应付等作风问题,让“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成为工作常态。

  ●分级分类处置,提升诉求响应“加速度”

  严格落实“接诉即办”要求,建立“精准分流、分级办理”机制,对政策咨询、业务指引等简单诉求,直接答复、即办即结;对贷款审批、提取审核等复杂诉求,分流至对应业务部门,明确“1个工作日内联系群众、5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的时限要求;对涉及政策调整、系统优化的疑难诉求,由班子成员牵头成立专项小组,开展调研论证后限时答复。这一机制既避免了简单问题复杂化,又防止了复杂问题拖延化。今年年初以来,中心群众诉求平均办理时长有效缩短,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效率提升。

  ●全程跟踪督办,筑牢责任落实“防火墙”

  建立群众诉求工作台账,对诉求办理进度实行动态跟踪、实时预警,对即将超期的事项,及时督促提醒、提前介入;对超期未办结的事项,提交分管领导问责处理,倒逼责任落实。同时,健全满意度回访制度,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已办结事项进行回访,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深入分析原因,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力争让群众“最多访一次”,切实用刚性督办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源头治理预警,推动作风建设“提质效”

  坚持“治未病”理念,定期梳理高频、共性诉求,安排专人每月收集网络舆情,加强分析研究和成果运用。针对分析结果,一方面,及时更新完善12329热线、12345热线智能客服知识库,形成“热点问题汇编”,通过中心网站、微信服务号对外发布,让群众一看就懂、一查便知。另一方面,推动政策优化、流程改进,将“解决一件事”升级为“办好一类事”,实现矛盾从“事后救火”向“事前防范”转变。

  巩固作风成果

  以“主动式”服务升级满足群众生活“新期待”

  作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惠民生、暖民心”。中心坚持把群众诉求作为“风向标”,从政策供给、流程改进、群体覆盖三个维度发力,用实实在在的成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让作风建设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缴存职工。

  ●优化政策供给,回应“安居”核心诉求

  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贷款额度低、异地贷款难、还贷方式不灵活等问题,中心于今年4月出台《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优化方案》,推出放宽贷款条件、提高最高贷款额度、取消异地贷款户籍限制、取消变更委托还贷方式次数限制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满足缴存职工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功能。目前,取消变更委托还贷方式次数限制政策已惠及2197名职工,显著提升了住房公积金使用的灵活性。

  ●改进服务流程,破解“堵点”办事难题

  聚焦商贷转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筹资压力大等问题,中心将不动产“带押过户”理念融入业务流程,历经半年的调研论证和系统调试,探索出“以贷还贷”新模式,职工申请商转公业务并审核通过后,中心直接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偿还原商业贷款,免去职工中间筹资环节,实现“无需垫资、直接转贷”。目前,中心已联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开展同行、跨行业务试点,用流程减法换取群众便利加法,这一创新举措获得了缴存职工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拓宽受益群体,扩大“覆盖”保障群体

  针对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诉求,中心出台了《无锡市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管理办法》及配套的缴存补贴政策,切实帮助灵活就业人员积累住房资金,提高购房能力,改善居住条件。同时,依托“政银合作”平台,联合受托银行创设各种场景,开展政策宣传、开户指导等服务,有效提升政策触达率,激活灵活就业群体参缴动力。

  深化作风建设

  以“长效化”有效举措书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需求没有“终点站”。中心将持续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聚焦群众诉求新变化、新期待,不断改进完善诉求办理机制,推动住房公积金服务从“满意”向“更满意”跨越。

  ●强化能力建设,打造“懂政策、善服务”的专业队伍

  建立“常态化培训+实战化演练”机制,定期开展业务知识、沟通技巧、应急处置专题培训,组织服务情景模拟演练,提升工作人员接诉办件专业素养。同时,开展“服务之星”评选、第三方暗访等活动,树立比学赶超的鲜明导向,打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服务团队。

  ●深化数据分析,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群众诉求分析模型”,定期对归集、提取、贷款等领域高频诉求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挖掘诉求背后的共性需求与潜在风险,为政策调整、服务优化、管理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服务从“群众找上门”向“服务送上门”转变,让作风建设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推进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化、便捷化”的服务体系

  基于“无锡公积金”微信服务号客服1.0系统,加快智能AI客服2.0系统研发迭代,推动微信服务号在线办事从“工具辅助”迈入“智慧中枢”的新阶段,开启“秒懂需求、有问必答、全程无忧”的服务新体验,让全市缴存职工享受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作者单位为无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