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房地产>>高端访谈>>

怎么看当前住房市场形势(九个怎么看·专家访谈录⑤)

——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


 

    今年以来,全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较明显。近期,部分城市出现“地王”现象,又增加了人们对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那么,应如何看待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记者采访了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

 供需失衡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

 北京、上海等调控政策最严格的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力度极强。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房价同比涨幅都超过了20%。

 秦虹分析,目前,在我国657个设市城市中,多数城市房价仍比较平稳,房价明显上涨的主要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绝不代表全国。

 秦虹指出,此轮房价上涨与2005年、2007年及2009年的三次房价明显上涨有很大不同,投机投资性需求不再是主要推手,自住性需求,特别是刚性需求量较大。“2011年新‘国八条’实施之后,全国49个城市实施了限购政策,这些政策在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限购、限贷的城市房价仍在上涨,只能说明市场供应难以满足自住性需求的增长。”

 为什么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的住房供需矛盾会如此紧张?

 秦虹分析,从需求角度看,大城市人口聚集规模较大,特别是年轻人增长比较快。以北京为例,2011年北京市新增常住人口接近60万人,其中20至39岁的青年人占比达到62.8%。与此同时,受房价预期影响,近一年来,购房年龄更趋于年轻化。

 相对于需求增长而言,住宅供应量明显不足。到8月份,北京、上海两个每年常住人口增加最大的直辖市,新开工面积还是有近10%的负增长。客观地讲,这几年大城市人口增长多,但拆迁难度大,住宅用地计划完成比例偏低,再加上开发企业在面对调控需求的政策时开工更加谨慎。这些都使供求关系发生失衡,供不应求的代价就是房价上涨。

 房价上涨不能归咎于调控不力

 回顾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限购、限贷、限价、房产税试点、二手房征20%个人所得税等组合拳频出,力度已经不小。为何调控效果与百姓预期仍相差甚远?

 秦虹认为,自2010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基调,是在住房市场上抑制投机需求、满足合理需求。这有利于缩小在住房资源占有和消费上的不平衡,对解决目前住房存在的主要矛盾,针对性比以往更强。

 “部分城市房价上涨明显,是众多社会问题的集中表现,其背后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调控政策不力,尽管调控政策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秦虹说。

 首先,大城市房价高企是区域、城市发展不均衡的必然表现。目前,大量刚性购房需求集中于东部中心大城市,造成住宅供应压力极大。这对下一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多更好地发展次中心城市,科学发展城市群,提出了紧迫的挑战。

 其次,房价明显上涨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在货币资产保值增值渠道少、实体经济发展减速等情形下,人们把对居住条件的改善与私人财富累积的需求叠加在一起,买房愿望特别迫切。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如何解决居民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增加更多的投资渠道也是缓解购房需求压力的重要方面。

 再次,房价高企又是社会管理和法律制度亟待完善的表现。住房不仅是解决住的问题,还捆绑了社会功能,使本应是先租后买的住房梯级消费变成了必须买房的需求,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例如,在各大城市,学区房价格上涨最快,为什么?主要是不买房就不能落户解决小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再有,租房稳定性差,居住管理、租房管理等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所以人们不愿意租房更愿意买房。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